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影视表演基础课程建设刍议

2023-06-17 12:32:27 来源:现代语文网

内容摘要:研究以表演专业《影视表演基础》课程建设为对象,从审核评估的视角,以管理学、系统科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需求为出发点,以如何构建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为主问题,以该体系的要素和结构按怎样的顺序构成整体、如何进行保障实施等问题为引导,以“为何建设?建设什么?怎么建设?如何实施?效果怎样”为逻辑主线,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满足审核评估要求并具有表演专业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为表演专业乃至其他专业构建课程建设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 体育表演专业 《影视表演基础》 课程建设

1.前言

“双一流”建设契合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资源储备,亦是创新型人才资源储备库。在此背景下课程建设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时代主题和核心使命。“中国速度”使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大国,然而,“大而不强”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规模扩张和质量提高的协同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课程建设的保障和提高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焦点,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构建学科课程保障体系,审核评估也把课程建设体系视为重点考察内容[1]。表演专业是我国体育学类专业点数最多、招生规模最大、发展最为成熟的优势专业,课程建设是表演专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构建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保障课程建设平稳快速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基于“全”和“新”的原则,广泛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资料来源于国家图书馆、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以及CNKI、EBSCO、百链云等中外文数据库。以“课程建设”、“体系”、“课程建设体系”、“专业课程建设体系”等为主题和关键词进行查阅、检索,仔细研读中英文文献共247篇,相关书籍10余本,同时查阅国内外相关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政策文件,教育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评估中心编制的各种资料,以及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各种教学文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调查法

本研究分层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表演专业开设院校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了解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体系现状,构建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体系,探?具体保障方法,分析体系保障效果。针对这些非专业影视表演学生进行影视表演课程的训练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师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2.3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能够突出研究内容的完整性和关联性,有助于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厘清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体系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本研究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从整体与局部、过程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展开研究论述,力求突出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体系构建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系统分析法是本研究的基础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的运用贯穿本研究的始终,具体体现在对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体系及各子体系的构建、分析、应用等方面。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影视表演基础》课程教研与实践保障情况调查现状

从表1看出,《影视表演基础》课程教师年龄适中,体育表演专业教师普遍属于中年,青年的也不在少数只有1位老师年龄在 55岁以上,42-55 岁也有4名,32-45岁的体育表演专业教师居多数有8人,而在22-35岁比较年轻的老师也有7名。体育表演专业教师教年轻,体育表演专业素质条件好,对以前习得的体育表演专业能力能够得到保持,且学习新的体育表演专业能力掌握速度快,年龄偏大的体育表演专业教师则在体力上、精力上和体育表演专业示范上受一定局限性,对体育表演专业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教师职称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越高学生受到的教育越专业,习得的知识、能力越广泛。由表2可知,高校体育表演专业教师的等级职称,45%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50%的教师职称是高校一级,其中可能多数为年轻的体育表演专业教师。

从表3看出,高校体育表演专业教师均能能熟练掌握至少两项以上体育表演专业能力,65%的老师掌握3项,15%老师掌握四项及以上。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体育表演专业教师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体育表演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师体育表演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学生体育表演专业能力的习得,自身技术过硬,才能在教学中准确示范、讲解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和体育表演专业准确度。

研究就影响高校生《影视表演基础》课程提升的因素问题对高校体育表演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教师根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分别给予1-5分的评分,分数越高代表影响程度越大,每一选项总分为200分,结果统计如图1所示:

由上图可知,为人师者,负责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影视表演基础》课程的高低决定其对学生教育的好坏,教师品德高尚,会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体育表演专业教师体育表演专业能力高超,示范标准,讲解到位,方法得当,学生自然会充满充满学习欲望,有体育表演专业兴趣的学生会主动练习,自然获得良好的体育表演专业能力,所以体育表演专业教师的自身素养和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影视表演基础》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其次,对于体育表演专业练习及其体育表演专业能力的实践教学均需要一定的理想环境和氛围,学校的场地和设施可以令人满意,进而提高《影视表演基础》课程质量。

教师认为影响高校生《影视表演基础》课程教育的影响因素中排第二位的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想提高高校生《影视表演基础》课程,教师应当具备高水平的《影视表演基础》课程即了解广泛的体育表演专业知识、养成体育表演专业练习的习惯、具备高尚的体育表演专业品格、掌握多项目体育表演专业能力、具备一定体育表演专业个性[3]。行动的感染力远大于语言的感染力,教师的《影视表演基础》课程体现在言行举止上,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需要在不断提高自身《影视表演基础》课程过程中言传身教于学生。

通过对高校生的提问,学生认为影响自身掌握体育表演专业知识的因素除自已没有兴趣外就是体育表演专业老师教授的方法不当将近80%,体育表演专业老师教师想要传授学生体育表演专业知识,首先其自身要了解更多体育表演专业知识,同时教授体育表演专业知识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通过调查得知,75%以上的学生认为影响其熟练掌握体育表演专业能力最主要原因是老师教授时没有学会,侧面反映教师体育表演专业能力教育存在问题,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忽略的学生的反应与需求。体育表演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完整示范、语言讲解、精神面貌等都直接影响学生体育表演专业能力的学习。如世界上寻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人也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表演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对不同特色的学生因材施教。由于天生的体育表演专业素质和体育表演专业能力不同,一般将学生分为体育表演专业优等生、体育表演专业一般生、体育表演专业差生,老师应该用不同的标准要求他们,重视个体间差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表演专业能力。教师的体育表演专业道德水平,体育表演专业个性,体育表演专业练习习惯等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学生《影视表演基础》课程的不足需要教师去认真教授,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自身《影视表演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影视表演基础》课程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影视表演基础》课程设置的问题呈现

3.2.1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学校学校缺乏科学的体育能力培养模式、合理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学校生体育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学校生体育能力培养模式不科学。大多数学校学校校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生门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培养体育素养,为了能够达到国家体育教育标准,各个学校领导层不得以以国家最低标准为要求,即以实现体育“达标”为目的。二是学校生体育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长期以来,学校均采用统一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忽略学校生在体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生缺乏个性化发展的基础。在贯彻教育部下发的大力重视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的重点逐渐向学生综合素养转移,不仅注重学校生体育知识、能力培养,还注重学校生体育指导能力、体育思维能力培养。相比之下新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更注重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对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大有好处。学校生参与体育教育的兴趣是关键,然而为了实现体育“达标”,学校并未建立差异化体育教育课程?系,还未形成增强体育修养、阳光心态、娱乐生活为一体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体育教育课程与学校生个性化需求明显不匹配,无法充分激发学校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体育教育课程学习的根本在于“达标”,也就无法起到提升学校生体育素养的作用。

3.2.2影响学生体育素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因素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61.1%的负责人认为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是没有建立的主要原因。有的专业负责人提出“体育专业院校的体育院系一般处于学校的边缘学科,基本不会是学校的特色和重点之处,因此在学科建设方面得不到更多的重视”;第二,认识存在偏差。二级学院领导认识存在偏差也是导致没有建立的一个根本原因,个别专业负责人认为“学校各专业通用”、“学校没必要也不可能细化到每一个专业”;第三,构建条件不充分。有些院校现处于正在构建示范专业课程建设体系的过程中,有的专业负责人提出“有,但是分散的,只针对某个方面出台一些措施、政策,不够完善精准”。示范专业课程建设体系的构建需要涉及机构、人员、制度、资源、文化等各个方面,缺少一个方面,都不能形成完整的学科建设体系;第四,不知如何构建。现有关于示范专业课程建设体系的研究极少,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依据,目前也没有学校建有可供参考的现实依据。67.8%的专业负责人对学科建设内容、学科建设方法和学科建设效果认识不清,面对复杂繁多的教学事务,无法厘清重要程度和主次顺序。

4.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影视表演基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基于本研究的特色与起点,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理论,结合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体系的核心理念,构建具有表演专业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将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保障活动落实于学科建设。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影视表演基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

其一,首先在审核评估的视角下对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体系进行系统构建,顺应国家教育发展趋势,为表演专业开设院校迎接审核评估、自建课程建设体系提供参考模型。课程建设体系的本质在于“管理”和“改进”,而非现今单纯的“课程建设监控”或“课程建设评价”,充分发挥“体系”在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保障中的整体作用,而非某一方面单一作用的发挥。设置关键绩效指标和具体测量指标,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式课程审核评估重点考察内容进行测量[4]。

其二,制定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保障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未来研究可将“可操作性”作为体系构建过程中始终秉承的理念和原则,任何保障方法的提出都以满足表演专业实际工作需要为出发点。在未来可以作为表演专业开办院校构建课程建设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为相关院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其三,课程质量改进源于调查结果,强调“数据信息”在整个课程建设体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保障过程中,任何改进意见、保障目标、行动计划等的提出和制定都以调查数据为根本。对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教师等利益相关者开展年度满意度调查,结合期末教学评价、课堂即时评价、院长信箱、会议等方式搜集输入信息,这些输入信息是实施课程建设改进的依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才能制定下一步行动改进方案。

因而,对于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体系,学校层面和学科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用学校层面代替学科建设。没有构建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体系的院校,亟需根据评估需要和表演专业课程建设需要,以系统的理念将影响表演专业课程建设提高的要素整合起来,科学管理、有效实施,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系统整体。

参考文献

[1]刘莹.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表演艺术课程群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2016,37(02):127-129.

[2]黄小晏.高校体育艺术专业开设体育影视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李亚萌.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的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05):94-95.

[4]帕提古力,臧留鸿.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生开设体操课程的现状及对策??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06):740-743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