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丽江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2023-06-11 08:59:11 来源:现代语文网

2017年丽江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1.

【题文】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B.苹果腐烂
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蜡烛燃烧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物理变化.

2.

【题文】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3B.Cu2(OH)2CO3C.Fe(OH)3D.SiO2

答案

【答案】D

解析

【解析】氧化物:两种元素,其中含有一种氧元素。

3.

【题文】下列各种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水果B.鱼C.米饭D.植物油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A、水果中所含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所以错误.
B、鱼中所含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正确.
C、米饭中所含主要营养素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所以错误.
D、油脂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油,所以错误.
故选B.

4.

【题文】下列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A.稀释浓硫酸,应该注酸入水,且不断搅拌!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吸潮性,称量时应放在烧杯中称量,且称量时间不宜太长!
D.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3.

【题文】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O3-H+Na+OH-B.K+Cl-Na+CO32-
C.Cl-CO32-K+Ca2+D.NH4+NO3-OH-Na+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略

14.

【题文】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0℃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0g
C.t1℃时,将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D.在tl℃时,甲的饱和溶溶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A正确;B、0℃时,甲的溶解为30g,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5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65g;所以B不正确;C、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t1℃时,将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所以C正确;D、tl℃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的饱和溶溶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以D正确。

15.

【题文】向烧杯中的物质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的是()

A.①②B.②③C.④D.③④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①向铜锌合金中滴加稀盐酸,锌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不反应,因此随稀盐酸的加入氢气就不断放出至锌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不正确;②向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硫酸与氯化钡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沉淀,因此随溶液的加入生成沉淀的量不断增加,至硫酸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不正确;③向混有硝酸的硝酸银溶液滴加NaCl溶液,硝酸银与氯化钠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因此随溶液的加入生成沉淀的量不断增加,至氯化钠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不正确;④向混有盐酸的Fe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既无气体也无沉淀;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至氯化铁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一致,故正确。

16.

【题文】(6分)(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①铝元素;
②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
③硫酸根离子________;
④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2)写出符号“4NO2”中数字的含义:
①“4”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②“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1)①Al②P2O5③SO42-④


(2)①4个二氧化氮分子②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解析

【解析】分析:(1)①根据

化学

创新情境突出能力

今年化学学科试题的基本特点是:基础性、能力性、探究性、创新性和教育价值。命题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紧扣化学核心观念和主干知识,从整体上重视基础、联系实际、突出能力、创新情境,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的真实水平。

针对学生处于化学学科启蒙阶段的特点,试题全面增大了基础性知识的覆盖面。知识内容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覆盖了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下的19个二级主题的全部内容,全面考查了概念和原理、具体物质、化学用语、探究性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和基本计算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试题充分尊重了化学学科的基础性与科学性,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感受化学学科的特点,初步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逐步让学生具备“宏微结合、模型识用、分类转化、变化守恒、实验探究、绿色应用”的化学学科的核心学科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试题立意重视对化学学科核心观念(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变化观、守恒观等)的考查。在素材的丰富、视角的筛选、设问技巧的加强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突出化学核心观念和主干知识。对化学教学有很强的引领作用。问题设置有层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怎样运用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并增加了创新实验改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单纯枯燥的解题过程变成兴趣盎然的探究过程。试题整体难度适宜,与考试说明很吻合,试题中选用的情景素材,涉及到初中化学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很全面,既有着明显回归教材和课堂的趋势,又为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考察搭建了合适的平台。不仅避免了偏题怪题,也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避免了某些题目因为练过而会做,没练过就不会做的片面性和偶然性,使学生在共同熟悉的内容情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试题体现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元素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情境,既紧密联系生活,又有效贴近了实际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很好的体现出对日常教学的导向功能。

金属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进行解答;
②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③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


④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解答;
(2)①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②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解:(1)①根据金属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因此铝元素表示为:Al;故答案为:Al.
②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故答案为:P2O5;
③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因此硫酸根离子表示为:SO42-;故答案为:SO42-;
④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故答案为:


(2)①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因此“4NO2”中数字4表示:4个二氧化氮分子;
故答案为:4个二氧化氮分子;
②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4NO2”中数字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