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2-22 06:11:39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录取最低分大约在200分到200分,录取位次在233245名到124488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安徽录取人数。

2024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

1、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5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33245名;

2、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0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25474名;

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1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20111名;

4、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4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21782名;

5、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7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25857名;

二、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

1、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安徽 专科 358 233245 155
2022 安徽 专科 367 124488 170

2、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安徽 专科 201 225474 275
2021 安徽 专科 378 137348 155

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安徽 专科 216 220111 248
2020 安徽 专科 339 160080 132

4、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安徽 专科 247 221782 205
2019 安徽 专科 211 179844 155

5、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安徽 专科 278 225857 186
2018 安徽 专科 200 164535 154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3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介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坐落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2002年由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与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占地1119.86亩,建筑面积36.05万平米。学校以“励志·践行”为校训,坚持“立足常州、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办学定位,专业布局顺应江苏和常州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面向“绿色智能”技术,设立7个二级学院,42个专业,重点打造应用化工、智能制造、建筑工程、光伏材料、检验检测专业群,为绿色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检验检测认证、现代建筑等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累计27项)、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6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实训基地1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型实训基地3个,先后获批省大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近10000人。教职工711人,其中专任教师505人,正高49人,副高197人,博士94人(含在读),双师比例85.4%。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全国技术能手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支,省级教学名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及“青蓝工程”等各类人才72人。年社会培训20000余人次、鉴定6000余人次。学校持续深化“三教”改革,精准培养“双高三型”(品格高尚、技艺高超、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基于“四结合、十合一”理念的化工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5582。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