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4-01 16:33:42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28分到539分,录取位次在19928名到10081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北京录取人数。

2024年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历年录取分数线

1、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8261名;

2、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7717名;

3、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4760名;

4、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4760名;

5、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8911名;

二、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历年录取分数线

1、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北京 (不限) 本科 541 18261 2
2022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44 17717 4
2022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61 14760 17
2022 北京 (化 和 生) 本科 561 14760 2

2、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北京 (不限) 本科 532 18911 4
2021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38 17926 3
2021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43 17073 18

3、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北京 (不限) 本科 539 19928 4
2020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43 19199 3
2020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85 11630 18

4、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北京 理科 本科 528 16994 3
2019 北京 理科 本科 564 12511 21

5、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北京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北京 理科 本一 585 10081 5
2018 北京 理科 本二 531 17140 3
2018 北京 理科 本二 539 16095 13
2024年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贵州民族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五邑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天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年天津中医药大学新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江苏理工学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天津中医药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浙江外国语学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太原科技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上海电机学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天津中医药大学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三、天津中医药大学介绍

学校概况2021年05月06日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学校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药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学校整体搬迁至静海团泊湖畔新校区。学校已入围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政府三方共建高校之列。学校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唯一一所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新校区坐落于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校园以湖水景观为特点、中药植被为标志、中医药文化为主线,建设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心、中医药防治疾病中心、中医药国际教育和交流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医药文化中心,并建有天津中药植物园、天津中医药博物馆等。学校现有本科生近万人,研究生近4000人,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000人。全校(含附院)现有在编教职工3700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1人为兼聘),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3人,拥有国家“*”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家“*”教学名师、“*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3个。学校直属附属医院3所,临床医院十余所,二级学院16所,研究院所6个。设有6个学科门类,以中医药为主体,医、理、文、管、工、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共计2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流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19个。拥有中医内科学和针灸推拿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一流学科,3个优势特色学科群。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