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工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2-28 23:31:54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河南工学院在重庆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河南工学院在重庆录取最低分大约在230分到230分,录取位次在97597名到57912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河南工学院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重庆录取人数。

2024年河南工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河南工学院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河南工学院在重庆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2859名;

2、河南工学院在重庆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7912名;

3、河南工学院在重庆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3848名;

4、河南工学院在重庆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0595名;

5、河南工学院在重庆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3410名;

二、河南工学院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河南工学院在重庆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重庆 物理 本科 460 62859 10

2、河南工学院在重庆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重庆 物理 本科 503 57912 7

3、河南工学院在重庆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重庆 理科 本二 455 63848 7

4、河南工学院在重庆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重庆 理科 本二 484 60595 7

5、河南工学院在重庆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重庆 理科 本二 468 63410 5
2018 重庆 理科 专科 230 97597 5
河南工学院和大连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工学院和长江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工学院和吉林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工学院和甘肃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工学院和忻州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工学院和广州航海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工学院和丽水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工学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工学院和湖北工程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工学院和景德镇陶瓷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工学院和河北经贸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河南工学院介绍

河南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豫北名城新乡市,始建于1975年。学校是全国就业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平安校园。 学校在工学结合中诞生、在校企合作中发展,有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较丰富的办学资源。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逐步铸炼形成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团结、创造、竞争、快乐”的校风、“修德、爱生、敬业、善育”的教风、“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沉淀了“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学校校风淳、教风正、学风浓。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名,教职工1100余人,占地面积1220亩,校舍建筑面积56多万平方米,馆藏适用纸质图书171万余册,电子图书26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余元。 学校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目前,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36个本科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以上特色(示范、名牌)专业28个,形成了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电缆工程等特色学科,初步构建了以工学为主,工、管、经、文、艺五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建设工程,推进高端人才集聚。现有专任教师970多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00多人,聘请院士、*、兼职教授等20余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专家等70多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是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高校。拥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4个,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5项,拥有29门国家级、省级一。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