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贵州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3-31 05:57:42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在贵州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在贵州录取最低分大约在294分到378分,录取位次在187900名到87749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贵州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贵州录取人数。

2024年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贵州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在贵州历年录取分数线

1、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在贵州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1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67309名;

2、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在贵州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0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76727名;

3、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在贵州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2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80850名;

4、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在贵州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9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87900名;

5、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在贵州2022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9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0942名;

二、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在贵州历年录取分数线

1、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在贵州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贵州 专科 318 167309 5
2022 贵州 专科 391 90942 15

2、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在贵州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贵州 专科 308 176727 10
2021 贵州 专科 405 87749 10

3、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在贵州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贵州 专科 324 180850 10
2020 贵州 专科 397 94598 10

4、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在贵州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贵州 专科 294 187900 5
2019 贵州 专科 378 94742 5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助产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3年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年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3年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湖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化妆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3年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新生宿舍条件分配几人间(有空调和卫生间吗)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三、皖西卫生职业学院介绍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始创于1958年的首批国家级重点全日制中专六安卫生学校。学院座落在山川锦绣、人文荟萃的六安市。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之美誉。学院办学成绩突出.是原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全国六个教改联系学校之一,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实训基地,卫生部、香港华夏基金会确定的社区护理骨干培养项目资助学校。同时,是安徽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六安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六安市社区护士培训基地,六安市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2019年以来,学院开工建设17万多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同步实施一期改貌工程,成功租赁西院区,市二院整建制设置为学院直属附院,2020年3月,学院获批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院总占地883亩,现有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拥有基础及专业实验实训室92个,实验实训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立有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检验、医学美容技术、中药园实训基地等六个实训中心(基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3余万册,电子图书2000GB。学院现有教职工324人,在校生1万人,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以上职称100余人,博士4人(含在读),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10人,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1人,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访学研修项目3人,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5人,院级教学名师8人,院级专业带头人18人,学术带头人13人,骨干教师25人,教坛新星35人。外聘兼课教师300余人,新挂职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1人。学院实行了院、系。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