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计量大学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2-27 19:22:35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32分到590分,录取位次在97392名到5502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中国计量大学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河南录取人数。

2024年中国计量大学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8530名;

2、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7392名;

3、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1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2658名;

4、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3407名;

5、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1384名;

二、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河南 本一 559 48530 82
2022 河南 本一 558 8687 3

2、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河南 本一 532 97392 73
2021 河南 本一 598 7239 2

3、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河南 本一 613 32658 72
2020 河南 本一 598 5502 3

4、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河南 本一 572 33407 70
2019 河南 本一 572 7095 5

5、中国计量大学在河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河南 本一 573 31384 60
2018 河南 本一 590 7122 15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太原工业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和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齐鲁工业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和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商丘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赣东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蚌埠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商洛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中国计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中国计量大学山东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天津体育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中国计量大学内蒙古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三、中国计量大学介绍

中国计量大学是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1978年由国家计量总局创建的杭州计量学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2019年成为浙江省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建大学和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建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设有19个学院(部、中心)。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6万余人、研究生3600余人。在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连续四年位列多科性教学研究型高校、硕士培养高校第一名,2020年列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硕士点高校第一。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70%。拥有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次,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151人才重点资助人选等省部级人才50余人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教学团队5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5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4个。学校现有国家质检中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近40个。建有质量发展研究院、制造强国与标准化战略研究院、浙江自由贸易标准化研究院、应急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诗路文化高等研究院、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院、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等。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