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4-06 11:56:08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73分到601分,录取位次在20499名到4631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河南录取人数。

2024年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9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0499名;

2、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0081名;

3、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3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9649名;

4、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9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7020名;

5、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5862名;

二、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河南 本一 591 20499 128
2022 河南 本一 573 4713 17

2、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河南 本一 609 20081 128
2021 河南 本一 607 5241 17

3、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河南 本一 631 19649 130
2020 河南 本一 602 4631 15

4、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河南 本一 598 17020 130
2019 河南 本一 580 5130 15

5、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河南 本一 601 15862 122
2018 河南 本一 601 4905 14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山东财经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信息安全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翻译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机械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和浙江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华北电力大学(保定)陕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工程造价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通信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机器人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工商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介绍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征程。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千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近1万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六十年来,学校承载着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与推进科技进步的历史使命。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贯彻“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方针,紧抓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十一大学院,59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分别位列A档和A-档;“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跻身前1‰行列;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