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柳州工学院吉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2-18 07:38:30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柳州工学院在吉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柳州工学院在吉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284分到378分,录取位次在66336名到16953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柳州工学院吉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吉林录取人数。

2024年柳州工学院吉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柳州工学院在吉林历年录取分数线

1、柳州工学院在吉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4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9201名;

2、柳州工学院在吉林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1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7216名;

3、柳州工学院在吉林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4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9703名;

4、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在吉林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5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0266名;

5、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在吉林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8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6336名;

二、柳州工学院在吉林历年录取分数线

1、柳州工学院在吉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吉林 本二A 347 59201 30
2022 吉林 本二A 409 16953 10

2、柳州工学院在吉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吉林 本二A 310 57216 25
2021 吉林 本二A 385 18003 10

3、柳州工学院在吉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吉林 本二A 348 59703 25
2020 吉林 本二A 408 19900 10

4、柳州工学院在吉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吉林 本二A 355 60266 25
2019 吉林 本二A 377 22088 10

5、柳州工学院在吉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吉林 本三 284 66336 35
2018 吉林 本三 378 19634 5
2024年柳州工学院江苏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沈阳科技学院和柳州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哈尔滨石油学院和柳州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柳州工学院和湖南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柳州工学院贵州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青岛工学院和柳州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柳州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柳州工学院自动化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柳州工学院建筑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柳州工学院和无锡太湖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柳州工学院和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和柳州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柳州工学院介绍

柳州工学院创建于2002年,前身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由柳州市政府与广西科技大学共同举办。2020年4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更名为“柳州工学院”。学校位于广西工业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市,校园占地面积1283.21亩,总投资逾13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42.54万平方米。拥有配套设施先进的教学与实验实训楼群,建设有基础实验中心、金工实习中心、各专业实验实训室、仿真实验实训中心等近170个实践教学平台,图书馆纸质馆藏书约106.08万册。学校建有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自治区优秀专家、第一批广西高层次人才、自治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柳州市政府签约理论专家、柳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一批优秀教师,现有专任教师725人,其中约35%具有高级职称,6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现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理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外国语言教学部、公共艺术教学部,开设42个专业,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生逾14300人。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了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全校8个二级学院先后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及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国内100多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成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在国内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