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齐鲁工业大学辽宁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3-07 14:01:38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81分到481分,录取位次在53453名到38690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齐鲁工业大学辽宁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辽宁录取人数。

2024年齐鲁工业大学辽宁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历年录取分数线

1、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6031名;

2、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8690名;

3、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9379名;

4、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5573名;

5、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3453名;

二、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历年录取分数线

1、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辽宁 物理 本科 498 46031 35

2、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辽宁 物理 本科 513 38690 36

3、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辽宁 理科 本科 507 39379 40

4、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辽宁 理科 本科 499 45573 40

5、齐鲁工业大学在辽宁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辽宁 理科 本科 481 53453 40
齐鲁工业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齐鲁工业大学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齐鲁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齐鲁工业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齐鲁工业大学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齐鲁工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齐鲁工业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齐鲁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齐鲁工业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北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齐鲁工业大学黑龙江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和齐鲁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齐鲁工业大学介绍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历史沿革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是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办学条件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临沂、菏泽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实验室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重点实验室16个、省工程实验室1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6个,省级社科基地(中心)3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