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2-01 14:45:08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40分到569分,录取位次在74127名到41518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山东录取人数。

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历年录取分数线

1、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4127名;

2、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4578名;

3、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1752名;

4、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5936名;

5、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1518名;

二、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历年录取分数线

1、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山东 1段 540 74127 56

2、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山东 1段 555 54578 15

3、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山东 1段 573 51752 15

4、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山东 理科 本科 558 45936 15

5、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山东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山东 理科 本科 569 41518 15
浙江中医药大学和中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浙江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湖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浙江中医药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浙江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浙江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广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科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江苏师范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浙江中医药大学介绍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滨江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开启两校区办学模式。学校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学校下设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杭州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创新创业学院等,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技术、基础医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硕博士研究生3700余人、学历留学生700余人。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自主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名中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现有在职教职工(校本部)1350余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3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