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原工学院四川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3-17 04:20:16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中原工学院在四川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中原工学院在四川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33分到542分,录取位次在173698名到25314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中原工学院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四川录取人数。

2024年中原工学院四川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中原工学院在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中原工学院在四川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30386名;

2、中原工学院在四川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73698名;

3、中原工学院在四川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8661名;

4、中原工学院在四川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6220名;

5、中原工学院在四川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8854名;

二、中原工学院在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中原工学院在四川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四川 本二 473 130386 25
2022 四川 本二 522 28464 5

2、中原工学院在四川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四川 本二 433 173698 17
2021 四川 本二 526 26628 3

3、中原工学院在四川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四川 本二 502 108661 17
2020 四川 本二 510 26733 3

4、中原工学院在四川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四川 本二 519 106220 17
2019 四川 本二 521 28600 3

5、中原工学院在四川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四川 本二 514 108854 17
2018 四川 本二 542 25314 3
中原工学院和新疆医科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和中原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南科技学院和中原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青岛城市学院和中原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兰州工业学院和中原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盐城工学院和中原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和中原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和中原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中原工学院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中原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中原工学院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中原工学院和温州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中原工学院介绍

中原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以电子信息和纺织服装为特色优势,工、管、艺、理、文、经、法、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5年,原名郑州纺织工学院,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河南省管理,2000年更名为中原工学院。学校设有纺织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机电学院、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等21个教学院(部),65个本科专业,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997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人,高级职称教师615人,博士学位教师61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2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河南省特聘讲座教授6人,省级及以上教学和科研团队17个。学校拥有“智能与航空信息技术”和“纺织服装新材料及高端装备”2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涵盖7个一级学科。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8个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和2个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拥有河南省首批工业训练中心和大学科技园。2018年获批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聚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016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现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积极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际奖项48项,国家级奖项649项,省级以上奖项29。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