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2-29 21:11:54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674分到683分,录取位次在314名到217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云南录取人数。

202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8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72名;

2、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7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46名;

3、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9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30名;

4、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8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14名;

5、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8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17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云南 本一 680 272 2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云南 本一 674 246 21

3、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云南 本一 693 230 21

4、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云南 本一 686 314 21

5、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云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云南 本一 683 217 21
202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苏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是985吗 全国本省985大学名单汇总
中国科学院大学是985吗 附全国985大学名单
中国科学院大学是985和211吗 附全国211和985大学名单
中国科学院大学转专业要求申请难不难(什么时候转专业)
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生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浴和卫生间吗
202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  
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和时间)
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生宿舍条件分配几人间(有空调和卫生间吗)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介绍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国科大的研究生教育,发端于中国科学院的人才培养。1950 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研究实习员的招考和培养工作。1951年6月,中国科学院与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布《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中央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研究部一九五一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1955年8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由*总理签发后颁布实施。1964年9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试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7年,中国科学院率先恢复研究生招生,为适应各研究所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需要,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1978年,恢复招生后的首批研究生入学。1982年,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准研究生院同时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两个名称。2000年12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6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截至2020年12月,国科大有专任教师3091名,其中两院院士178人;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285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276人(含中国科学院院士23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9人)。截至2020年12月,国科大有在学本科生1645名;在学研究生5.42万名,其中博士生占近52%;在学外国留学生1751人,其中外国博士生1088人,外国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国科大以“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为办学理念,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包括所、院、台、中心等,以下简称“培养单位”)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学校由京内四个校区。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