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工程大学浙江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3-11 10:39:54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48分到558分,录取位次在104180名到53141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安徽工程大学浙江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浙江录取人数。

2024年安徽工程大学浙江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历年录取分数线

1、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0659名;

2、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6398名;

3、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名;

4、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4180名;

5、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1186名;

二、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历年录取分数线

1、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浙江 1段 555 100659 125

2、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浙江 1段 552 96398 125

3、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浙江 1段 - - 125
2020 浙江 2段 548 104180 125
2020 浙江 3段 568 81186 2

4、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浙江 1段 595 53225 125
2019 浙江 2段 565 85458 124

5、安徽工程大学在浙江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浙江 1段 588 53141 125
2018 浙江 2段 558 85975 124
安徽工程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工程大学和成都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工程大学和江苏警官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和安徽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山西中医药大学和安徽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工程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工程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郑州师范学院和安徽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工程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工程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长春中医药大学和安徽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岭南师范学院和安徽工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安徽工程大学介绍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高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学校办学始于1935年安徽私立内思高级职业学校,历经芜湖电机制造学校(隶属于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芜湖机械学校、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办学阶段,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获批安徽省高校改革首批试点院校,2016年获批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校创新自主权改革试点单位,2019年获批安徽省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7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8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7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20余人。学校聘请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科领军人才,9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人才项目和教学名师(团队)称号,逐步建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依托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新工科专业在安徽省高校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培养方面,有60余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专业15个,国家级、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4个,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59门;近三年新增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90项。研究生培养方面,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省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