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查三治自查自纠报告

2023-06-16 13:01:59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三查三治自查自纠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积极营造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按照《中共定西市委关于开展“三查三治”纪律作风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县委决定在全县开展以严查工作纪律、整治散慢之风,严查不作为慢作为、整治庸懒之气,严查吃拿卡要乱作为、整治官僚恶习为主的纪律作风专项整治行动(简称“三查三治”纪律作风专项整治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开展“三查三治”纪律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的*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作风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党风政风明显改善,民风社风为之一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加强作风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一些党员干部庸、懒、散、慢、混、拖、卡等作风顽疾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作风问题依然是全县各级各部门非常突出的问题,严重损害党的事业,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痛下决心,出重拳、动真格及时整治解决。县委开展“三查三治”纪律作风专项整治行动,就是要通过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和服务发展的能力,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以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从严教育管理、从严执纪问责为着力点,严厉整治干部作风中的突出问题,大力营造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切实以干部作风大转变,推动投资发展环境大改善,以干部履职担当新作为,推动渭源各项事业大发展。

(二)工作目标。要通过作风整治实现精神状态明显提升,工作作风明显好转,落实力度明显加大,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行政效能明显提高,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增强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

(三)实施范围。全县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

三、整治重点

严查工作纪律、整治散慢之风,严查不作为慢作为、整治庸懒之气,严查吃拿卡要乱作为、整治官僚恶习。重点整治以下七个方面的作风问题:

(一)“庸”的问题。不讲政治、不讲原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行政策搞变通、打折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热衷于使歪招、钻“空子”、搞变通、打“擦边球”,应付检查移花接木、指鹿为马,利用职权违规违纪甚至“闯红灯”;只考虑本部门和个人利益,胸无全局、自行其是,服从服务全县发展的观念不强;面对错误言行失察失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敢真抓真管、严抓严管;进取精神不强,业绩平庸,工作思路不清、办法不多、魄力不大,工作打不开局面,长期处于后进状态。

(二)“懒”的问题。缺乏学习热情、疏于思考,不读书、不看报,对上级政策精神认识不清,对分管的业务工作不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逐级衰减”;思想懒惰、观念僵化,习惯于用老套路、老办法,凭经验办事,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新形势新情况不敏感不掌握,对新常态新决策不适应不会抓,思路不清、不善谋划,对工作中的问题不积极应对;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被动应付,致使矛盾激化,造成工作被动甚至重大损失。

(三)“散”的问题。组织纪律涣散,不讲规矩、不守制度,会上不说、会后乱说,重大事项该请示不请示、该报告不报告,目无组织、我行我素;工作纪律松弛,迟到早退,甚至无故缺勤,外出不按规定请假,随意脱岗、擅离职守,上班时间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玩游戏、办私事;在乡镇工作成为“走读”干部;会风散漫,不按要求参加各种会议,无故缺席,找人替会,提前离场,会场内说话、睡觉、玩手机。

(四)“慢”的问题。责任意识差,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不依法实施或者不按规定要求落实,表面上服从组织,工作中借故搪塞、消极应付,致使政令不畅;程序繁杂,效率低下,不催不办,甚至催了不办,对依法依规应当办理的事项,该办不办、急事慢办;对需要配合协作的有关事项,态度不积极、行动不主动;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置之不理,甚至故意刁难,制造和激化矛盾。

(五)“混”的问题。事业心不强,精神不振、暮气沉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得过且过、被动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心浮气躁,重权轻责不敢担当,争功诿过;习惯于搞形式主义,工作拈轻怕重,空喊口号、只说不干,怕吃苦、怕出力、怕担责,工作“耍滑头”、办事“踢皮球”;习惯于把矛盾上交、任务下派,选择性作为、当“太平官”;对上吹吹拍拍、对下横眉冷对,热衷迎来送往,忙于事务应酬。

(六)“拖”的问题。对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不落实或执行不到位;效能低下,执行力不强,决策部署落实不下去;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落实惠农政策缩水走样,执行党纪国法随意变通,人为设置办事障碍,工作拖拉不主动,见困难就退、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回避。

(七)“卡”的问题。想问题、办事情不从大局出发,不为群众着想,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项目多头审批,互为前置条件,人为设置“玻璃门”、“旋转门”,让企业和办事人摸不着头脑、来回奔波,反复提交资料,费时费力;滥用职权,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给好处不办事,对办事群众和企业吃拿卡要、故意刁难;巧立名目、私定门槛,对已取消审批事项搞变相审批,自行设定各种收费项目,搞“变相收费”、“搭车收费”。

四、整治方式

(一)思想发动。要抓住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这个关键,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等党规党纪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县委相关规定要求,按照“三严三实”和“四讲四有”要求,强化党性宗旨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各种作风顽疾的危害性,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深刻认识提升工作效能的紧迫性,自觉把自己摆进作风整治和作风建设中,努力在全县干部中形成一个整治作风顽疾没有观众,改善投资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二)查摆问题。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三查三治”纪律作风专项整治行动主体责任,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扣机关单位和个人的作风效能,通过发动群众深入找、对照症状自己找、征求意见上级找、同志之间相互找等多种形式,深入查摆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和干部职工在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查细照、找准找实、挖深挖透,对查找的问题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背书后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开展一场严肃认真的纪律作风“体检”。

热点图文